外科手术仍是有效治疗手段 人们往往容易对外科手术的大创伤、大出血感到恐惧,对术后不适或可能出现的并发症,以及术后恢复缓慢等心存疑虑,所以对已得到证实的、长期有效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产生了“移情别恋”的想法,开始寻找下一位“女神”。 其实,现代外科技术的日益进步,微创技术、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,已经超越了常人的想象,外科手术已不再是让人望而却步的事了。 例如,传统方法进行冠脉搭桥术,要在大腿上切一个长长的切口以取出一段大隐静脉做“桥血管”,而现在在内窥镜辅助下取大隐静脉,只需在腿上切两个小小的切口,就能取出完整的静脉,不会留下长长的瘢痕,也大大减少了腿部感染的风险,促进了早期下床活动。同样,不用切开胸骨就能完成性命攸关的搭桥手术已经成为现实。 1996年国内已经开展了胸骨旁小切口下的冠脉搭桥手术,1999年阜外医院也先后实施了胸腔镜辅助的冠脉搭桥手术,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而机器人辅助的冠脉搭桥术术的出现,已经将手术创伤减小到最少,只需在胸壁上开3个“小窗”,运用机械手的遥控操作即可完成手术。 体外循环技术的出现促进了心脏外科的发展,同时它也能引起全身的炎性反应,造成重要脏器的损伤,延缓术后恢复。 非体外循环技术下冠脉搭桥术(OPCAB)就是在跳动的心脏上进行手术操作,避免了体外循环引起的并发症,减少了患者手术创伤,加快了康复时间,降低了住院费用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最常用的乳内动脉桥具有极高的远期通畅率,这是目前任何一种治疗方式都还无法比拟的。研究显示,乳内动脉至前降支的血管桥5年通畅率达96%,而10年仍高达93%,这比目前几个有关药物缓释支架临床研究的一年通畅率还高。 因此,在目前的“药物支架时代”,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仍具有一席之地,仍是冠心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。 通常术后的疼痛、气管插管辅助呼吸等带来的不适,较长时间住在重症监护病房(ICU)等,都会使患者术后产生精神焦虑、紧张,这些都为患者选择手术治疗带来了担忧、恐惧。 现代麻醉技术的发展,进一步完善了手术后康复的效果。如麻醉快通道技术,就是要求术后即刻或术后1小时内拔去气管插管,以便病人尽早回到普通病房;术后镇痛药物的普遍采用,消除了疼痛给病人带来的痛苦。这些都减少了心理负担和身体上的痛苦,让患者能更加舒适、安全、快速地康复出院。 |